从“限塑欧洲杯网上推荐买球”到“禁塑”供给端得再发力
商超里,开始售卖可降解塑料袋;咖啡店、奶茶店内原本的一次性塑料吸管被纸质环保吸管取而代之;宾馆、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新年伊始,最严“禁塑令”正式开始施行,人们的消费场景正在发生“绿色”改变。
从2008年我国颁布的“限塑令”,到去年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俗称“禁塑令”),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环保标准也在提档升级。从去年开始,江苏各地加大宣传引导、细化实施方案,重点行业自觉探索创新,可降解塑料袋和包装盒、环保吸管等“替代品”纷纷问世。不少消费者积极响应新政,比如出门买菜自带购物袋等,禁塑好习惯正初步养成。
今年是将“禁塑”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的重要契机。商超、酒店等地方出现的“绿色”变化值得肯定,但仍要清醒看到,在农贸市场、路边小店等处,不可降解塑料袋仍随处可见;在快递、电商、外卖等领域,“白色污染”“过度包装”现象仍触目惊心,塑料制品的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降反增……“禁塑”依然任重而道远。
要使“禁塑令”落到实处,最关键的是要引导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一方面,绿色消费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尚需久久为功。“禁塑令”不能是一刀切式的禁令,而需分场景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也就是说,要给商家和消费者留出适应时间,逐步引导公众提升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老百姓最关心的是“禁塑”之后,能用什么替代?塑料制品此前之所以受到消费者青睐欧洲杯网上推荐买球,价格低廉、方便省事是主要原因。这启示我们,在消费端实现“禁塑”,还需要在供给端发力。当务之急是,研发生产既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又对环境友好的低价环保产品。从目前市场反馈的情况看,消费者显然有更多期待。比如,有的消费者反映,可降解塑料袋不但价格提高了,而且放一些重物容易变形、破损;比如,有的消费者提出纸质吸管不耐浸泡,用久了会起“小毛毛”,影响口感。相关部门和企业还需要通力合作、改进工艺,降低环保替代品的生产成本,提升品质,使其兼具实用性和经济性。
“禁塑”,需要治理的大智慧。各地要聚焦治理塑料污染的各环节,边治理边完善,逐步形成分类型、全链条的长效机制。比如,将“限塑”“禁塑”与做好垃圾分类相结合,让塑料废弃物全部进入无害化或资源化处置渠道。要加大对快递、电商、外卖等重点领域塑料制品的治理和监管。同时,要引导行业提供物美价廉的环保替代品,使得更多公众改变消费习惯,自觉对“白色污染”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