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网上推荐买球小商品 大标准:双童吸管闪亮第24届义博会
【环球网综合报道】10月21日,第24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在义乌开幕。作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日用消费品展会,义博会自本届起更名为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自此成为国内首个植入标准化元素的国际展览会欧洲杯网上推荐买球。
第24届义博会期间,双童吸管等义乌品牌亮相“品字标浙江制造”。该主题展区集中展示了一批代表浙江省高水平、高标准企业的产品。
在走进“双童吸管”制作工厂期间,美国合众社、路透社、越南人民报等7家国外媒体共计11位媒体代表纷纷为吸管里蕴含的科技元素和高标准要求惊叹不已。
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曾将中小企业比喻为中国经济的血肉。因为专注与坚持,楼仲平把一根小小的吸管做到了极致,其企业案例也被清华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MNA教材。
二十多年来,双童吸管先后承担了五件国家级产品标准的起草和编制任务。《聚乳酸冷饮吸管》中国轻工行业标准、《聚丙烯饮用吸管》中国国家标准、《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食品接触塑料制品》中国国家标准、《聚丙烯饮用吸管》浙江制造团体标准、《聚丙烯饮用吸管规范ISO国际标准》。全球塑料吸管行业国际标准的相关组织要求、生产过程、规则验收、依据评判等几乎所有的细则条文均来源于“双童”提供的实践和验证支持,为中国苏联饮用吸管行业在全球市场的长远发展争取到了规则主动权和行业话语权。
“双童”是义乌市一家民营企业,22年来专注吸管的研发、制造。早在10年前,“双童”靠数量取胜战略,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为 “全球吸管大王”,每天有数个集装箱的吸管出口到世界各地,但产品利润十分微薄。“双童”意识到“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打品牌、一流的企业定标准”,开始提升吸管的科技含量。目前,“双童”手握100多项吸管专利,占全球吸管行业专利数量的2/3强,单根吸管的利润由原来的以分甚至厘计算提升为几元到十几元,实现了从“数量大王”到“科技大王”的转变。
据报道,创立之初,双童是被时代大潮裹挟前行的一家典型的民营企业,起步期是前店后厂,家庭作坊式经营。但楼仲平天生敏锐且行动力极强,不仅早早注册了双童商标,还在1995年接触到电脑后立刻花1万多块买了一台“486”,率先开辟了外贸生意,发展出沃尔玛等一众欧美客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义乌吸管业受到严重冲击,客户结构转变最早的双童受影响最小,趁势收购了十几家吸管厂商。
1998年起,双童的扩张速度大大加快,来自国外客户的订单量几乎每年都在翻番,外贸比例一度超过90%。但令人纠结的是,企业的利润并没有与规模同比例增长,甚至一度停滞。一方面,在技术没有根本性飞跃且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成本降低遇到瓶颈;另一方面,大家都在拼命争抢的国际大客户在招标时不断压价。双童受到两面挤压。
楼仲平回忆,当时双童最大的客户是奥地利一家辐射整个欧洲市场的经销商,它的一笔订单大到双童的所有机器一起开工也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大订单管理起来虽然简单,却近乎把生杀予夺的权力交到了对方手里。“如果我失去这个订单会怎么样?设备空起来,人挂起来,在这种恐惧感下你能报高价格吗?所以最后都是没钱挣。”这让楼仲平开始反思一味做大究竟有无意义。
2003年,双童的年产值达到三四千万元。就在这一年,楼仲平提出了一个日后被收录到清华、浙大等高校MBA教材的经营战略:小客户原则。
他果断放弃了许多国际大客户的订单,转而在国内发掘咖啡馆、酒吧、连锁餐饮、高级酒店等小客户,甚至曾定下规矩,每个客户的订货数量不允许超过本厂生产总量的3%。2005年,双童的内、外贸份额达到了1∶1左右,工厂也渐渐发展出柔性生产能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提早转向内销的双童再一次平安渡过。
如今,双童拥有上万家小客户,内贸比例在2/3左右,有了海量稳定的小客户群体做支撑,双童握住了主动权,回头再跟国际大客户合作时完全不同以往。
2005年,欧盟对中国塑料餐饮具提出倾销指控,我国立即启动反倾销指控,并指定“双童”作为应诉企业。“经过那一次,我们意识到掌握行业话语权的重要性,由此启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双童”董事长楼仲平说。“双童”先后承担了我国《聚丙烯饮用吸管规范》行业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此后,作为我省唯一由单一企业承担ISO国际标准的单位,“双童”开始与世界吸管同行着手制定吸管国际标准。
从2008年向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ISO《聚丙烯饮用吸管》国际标准的起草申请书,到2016年该组织正式向全球162个成员国下发ISO国际标准文本,“双童”整整努力了9年,先后在6个国家召开了多次专家讨论会,最终“打败”包括“日本标准”在内的全球众多吸管产品标准,拿下“桂冠”,让全球吸管行业向中国标准看齐。吸管国际标准的正式发布形成了吸管行业全球范围内的规范统一,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参照不同的标准,为我国吸管的进出口贸易打开了方便之门。楼仲平说:“中国制造企业参与行业国际标准制定,不仅可以根据中国制造企业的利益来定制标准,让全球吸管行业按中国的规则发展,还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免受技术壁垒的侵害。”
二十多年时间里,楼仲平把一根微不足道的吸管做精做深,获得了全球塑料吸管行业三分之二的专利,将“双童”品牌做成了全球吸管行业的第一品牌,把每根只赚几厘钱的吸管做成了年产值上亿元的隐形冠军。但楼仲平始终说自己就是一个在义乌土生土长的“匠人”,在他看来,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更是一种追求、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耐得住寂寞的承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